虎大歪說民俗趣事狗小圓吃時節當令

作者:王家珍
繪圖:洪福田
出版社:字畝文化
定 價:400元
我要買書(博客來)
搶先閱讀:自序劉還月 序謝鴻文 序馮季眉序

作者簡介

王家珍

大學時代開始寫作,連獲三次雙溪文學獎散文及新詩獎項。畢業後進入英文漢聲出版公司,踏入童書領域。以〈斗笠蛙〉和〈飛翔老鼠〉獲得民生報童話徵文獎項,開啟童話創作生涯。〈水妖的笑容〉獲得海峽兩岸童話徵文獎佳作,此後獲獎連連。

  ◆《孩子王.老虎》榮獲《中國時報》「開卷」年度最佳童書獎和大陸宋慶齡兒童文學獎。

  ◆《鼠牛虎兔》榮獲《聯合報》「讀書人」年度最佳童書獎、金鼎獎最佳圖畫書獎。

  ◆《龍蛇馬羊》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。

  ◆《虎姑婆》榮獲二○○六年金蝶獎。

  ◆《小野豬的玫瑰花》、《山羊巫師的魔藥》、《母老虎吃粽子》、《三個為什麼八個原來如此》、《生肖成語來報到》、《超級數一數》、《小貓老大歷險記》等書,多次入選好書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、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。

  ◆最新短篇童話集《精靈的慢遞包裹》(字畝文化出版)
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ngtiger33

繪者簡介

洪福田

  對廟宇的民俗美術著迷,正努力學習傳統藝術「木刻水印」;也受到日本時代作家西川滿影響,熱衷於藏書票、手作限定書的創作。

  ◆繪本作品
  《我要出發囉!》(俠客行文創,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案)
  《蹦蹦虎過元宵》(巴巴文化)
  《台南樂多多》 (飛行船文化)

  ◆插圖
  《浮世澡堂》(大塊文化)
  《浮世理髮館》(大塊文化)
  《大士爺厚火氣》(前衛出版)
  《葉石濤文學地景作品選集》(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)
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0899242180

內容簡介  

金鼎獎得主 王家珍 × 版畫設計藝術家 洪福田
攜手推出專欄人氣明星——虎大歪、狗小圓主講的精采節氣童話。 歷史悠久、知識含量超高的二十四節氣,由不打不相識、不鬥不開心的哥倆好——虎大歪、狗小圓來介紹,保證讓人捧書大笑、愛不釋手。

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觀察天地的變化而訂立,反映黃河流域的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的關係。天候決定農作物是否能順利生長、收成,每個節氣與農耕相關的諺語、民俗活動也因應而生。

比方說,穀雨節氣之後氣溫升高,害蟲增多,以前的農家會張貼畫有大公雞把蛇、蠍子、蜈蚣、壁虎和蟾蜍等五毒吃掉的圖案、祈求平安,稱為「穀雨貼」,其他還有鞭春牛、祭白虎、祭灶神等等活動。

每個節氣該吃哪種食物,每個地方也各有不同習俗。好比說,小滿節氣來臨時,代表炎熱的夏季正式開始。由於暑氣和溼熱容易讓人精神不濟,因此吃些苦瓜、苦菜,喝喝苦茶,就是最應時節的飲食好選擇。

還有哪些有趣又合時令的活動跟佳餚呢?就讓虎大歪跟狗小圓,說給各位聽!

──自序

把一個問題寫成一本書

二○一七年十二月初,我到臺南四所小學說故事給孩子聽,享創作童話歷程。

在安定區南興國小,孩子舉手提問:「請問您未來一年的寫作計畫是什麼?」

望著臺下一雙雙崇拜的眼神,實在說不出「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,我從來不做計畫,也沒有寫作計畫」這樣的老實話。

我挑了一下眉毛,想到縈繞心頭許久的「節氣」主題,順口吹牛說:「未來一年,我計畫寫二十四節氣。明年,你們就可以在《國語日報》上看到我寫的節氣故事囉!」

小朋友滿意的點點頭,我卻感覺千斤重擔壓上心頭。

幾年前就想寫「節氣童話」,可是任憑我想破頭,也沒辦法把知識性強的節氣,和講究趣味性的童話湊在一起,寫作的念頭也因此延宕下來。

沒想到小學生的一個問題,又讓節氣寫作的念頭浮上檯面。

對孩子吹牛說兩個月後就要在報紙上刊登?主編會同意嗎?時間上來得及嗎?我這牛皮吹得可大了!

把吹牛皮的大話變成真話,稱為實現夢想;連試都不試,讓說出口的大話變成空談,便是說謊。

我決定捨棄童話形式,改用說學逗唱的對話方式,接著列出大綱,跟主編徵詢刊登意願,確認每一篇的形式與字數,歸納整理這兩年查閱的資料,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,開始寫作。

寫完第一篇節氣總論時,我跟幾位飽學之士聊天,他們都以為節氣是參照農曆,當我說明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公轉軌道上所處的位置(黃經度)來劃分,節氣的國曆日期幾乎是固定的,相差不過一兩天。

大家一陣驚呼:「長知識了!」

他們的反應給我很大的動力,不時砥礪自己:一定要用淺白的方式,把節氣「說清楚、講明白」。

十二月底,我從網路上學會大耳朵狗指偶,接著自創老虎指偶, 套上指偶自導自演虎大歪和狗小圓說學逗唱短劇,順利寫出〈虎大歪、狗小圓講二十四節氣〉系列第一篇,有這一篇當領頭羊,〈立春〉也順利完成。

一向懶散的我,竭力壓榨自己,擠出所有時間與潛能,從〈雨水〉到〈大寒〉,每兩週寫一篇,都能準時完稿。

前後參考了數十本節氣相關書籍,再加上網路搜尋的資料,我邊寫作、邊看資料、邊親身印證,對於「立春」天氣依舊嚴寒、「立冬」時卻高溫三十度,有了深刻的體會:無論季節變化、寒暑交替,只要能享受當下,品嚐當季美食,日日都是好日。

查閱春分資料時,意外得知在某些國家,春分是國定假日,也終於弄懂復活節與春分和滿月的密切關聯。

寫作當年(二○一八)遇到「空梅」現象,既憂心民生用水缺乏,也擔心農作物缺水灌溉,導致農民生計困難。 冬至時,第一波寒流照著我寫的稿子,準時來報到,讓我開心的跳了起來。 「九九消寒圖」就擺在桌上,一天畫一瓣梅花,畫完八十一天就寒盡春來、春暖花開。

花費一整年時間,寫完節氣故事,有驚無險的完成對小朋友的承諾,沒有變成吹破牛皮的青蛙,真是萬分感謝。

感謝南興國小學生的提問,激發我的潛力;感謝《國語日報》和故事版主編素真成全;感謝虎大歪和狗小圓擔綱演出;感謝福田精美優質的圖畫;感謝字畝文化馮總編厚愛,節氣連載到炎炎夏日時,就決定出版這本書;最後,感謝大家支持。努力實現夢想的感覺真好。

說學逗唱中的生活之味
──該和孩子一起閱讀的《說學逗唱,認識二十四節氣》
劉還月 救荒本草堂園丁.作家

在臺灣,「二十四節氣」一直很奇妙的「存在」或「消失」著。

說它「存在」,因它總在討論「傳統」時被提及,角色卻常被定位在文化或是在地方風俗上,也因此,隨著時代的變遷,不再受到現代人的重視,為了加強「推廣」,為了便於記憶,更推出了讓孩子們隨口就能背誦的〈二十四節氣歌〉:「春雨驚春清穀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,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」

許多人都以朗朗上口〈二十四節氣歌〉為傲,似乎只要會背了這四句便了解了「二十四節氣」,至於「節」和「氣」的差別,以及各節氣所代表的氣候特徵以及環境的意義,反而少有人在乎。

它的「消失」,則來自政治的意識形態與誤解,我們總是會以「它來自中國,和臺灣無關」,做為排除或是扺制「二十四節氣」的藉口,更也人認為它是農業時代的事,根本就不符合工商社會的需求,因此不需要認識這些「過時的風俗」。

會出現上述種種分歧的看法,根本就因為大多數的現代人,看到的只是依附在節氣中的活動或祭祀,便指鹿為馬說成「二十四節氣」;這些表象當然不能彰顯「二十四節氣」真正的內涵,它真正的骨幹是漢人社會最早制定以太陽為本的曆法,提供給慣於以月亮的圓缺過日子的人們,了解季節變化、四季衍替、作物生滅…等自然現象的參考。

從生活的角度來「二十四節氣」,它告訴人們在每一個不同的「節」和「氣」,大自然的變化以及春耕夏耘的次序,更給了人們取得生活上的憑依;同時,它更是科學的,每一個依太陽變化而記錄下來的「節」和「氣」,顯示出的是漢人陰、陽曆並用的智慧,是我們最該認知的科普知識,更是孩子們認識自然科學首要的一課。

來自澎湖馬公,長期致力於兒童文學與孩童教育推廣的作家王家珍,面對這個生活與科學的議題,竟然以神奇的「說學逗唱」來解讀「二十四節氣」,看似簡單的「說學逗唱」,作者不只表達出每一個節氣的趣味之美,更利用不同的「節」和「氣」,把漢人古老的智慧,加上許多的臺灣元素,適度的摻夾其中,讓大小讀者在享受閱讀之時,有機會更深一層認識「二十四節氣」的內涵。

文字作者的輕鬆、巧妙手法,加上版畫藝術家洪福田的生動筆法,共同完成的這本《說學逗唱,認識二十四節氣》,可說是市面所見關於「二十四節氣」類型的圖書中,和我們生活的土地最親近、最容易閱讀且充滿趣味的親子書,建議買回這本書的父母們,不該只是丟給孩子們自己閱讀,而是親子以最輕鬆、愉悅的方式,一同來吸收漢人傳承千年的生活智慧。

輕鬆讀,感受節氣文化的內涵 / 謝鴻文(兒童文學作家)

《說學逗唱,認識二十四節氣》的初稿在《國語日報》刊登時, 就讓我讀了愛不釋手,更將其中的幾篇拿來當作我任教的實驗教育學校國語課教材,例如用「秋分」這個節氣,延伸探討古代中國和現代臺灣的中秋節習俗與故事,進一步以韓國李億培的繪本《小莉的中秋節》,比較亞洲其他國家的中秋節習俗異同。然後讀了宋代楊萬里的《詠桂》:「不是人間種,疑從月裡來;廣寒香一點,吹得滿山開。」薰染了詩詞的浪漫之後,擺了一席桂花茶宴,帶孩子品飲桂花茶、吃桂花糕,讓身體感官浸潤在秋意的美感中。

我一直認為教育必須讓下一代擁有文化底蘊,以此作為養分, 進而學習多元文化。《說學逗唱,認識二十四節氣》這本書的出版,就這個意義上顯得必要且可貴!因為我們逐漸淡忘二十四節之道——那才是節氣文化裡蘊含的大智慧。例如:「立冬蘿蔔賽人參。」簡單一句俗諺,傳遞了古人愛吃蘿蔔補冬養生,這樣依著時節序令,時時呵護關照身心,常保安泰豐足,現在看來仍舊是好的觀念,怎能捨棄呢?

家珍的知名作品有《生肖十二新童話》、《成語運動物之生肖成語來報到》等書,是從中國文化中的生肖典故、成語取材;《虎姑婆》則是臺灣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改寫,從這些作品,不難看出她心中厚植傳統文化的根,開枝散葉成為創作的美麗姿態。這本書想必也是她靠著大量閱讀,在心裡厚積儲養,因緣俱足後等到花開的必然成果。

寫給孩子閱讀的節氣故事,雖然已有先例,可是家珍別出心裁, 內容的厚度、廣度,較之前人更有超越。加上家珍擅長童話,她創造兩位擬人化的動物主角:虎大歪和狗小圓,言行舉止具備了童話角色常見的俏皮誇張,超現實妙想連篇,語言穿梭古今,跳脫知識讀物慣用的寫實風格,妙趣橫生。

透過這本書,我們可以認識古人流傳下來的鞭春牛、咬春壓驚、拉保保、祭白虎……諸多讓人眼花撩亂的習俗,思考這些習俗背後的行為內涵,非常有趣又有意義,也印證了古人不凡的想像力呢! 家珍確實下了功夫考證諸多俗諺、詩詞、典故,藉由虎大歪和狗小圓兩人時而正經侃侃而談,時而你來我往鬥嘴,把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的緊密關係講述得活潑生動。透過虎大歪和狗小圓的表現,讀者不知不覺也學到了「說學逗唱」的基本功夫。讀完書,別忘了鼓起勇氣,上臺一鞠躬,來說一場相聲,或演一場短劇吧!

為什麼孩子需要認識傳統節氣

節氣教我們的事:與自然同律動,過好每一天

馮季眉(字畝文化社長)

「二十四節氣」是我們祖先通過觀察太陽周年視運動,認知一年中時令、氣候、物候的變化規律,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,在二○一六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通過,成為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」。

「節氣」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,但絕不是文化化石,至今我們日常生活中仍處處可見節氣的影響。不過,即使清明節放假、冬至吃湯圓……人們對節氣的感受普遍不深。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,透過國定假日傳達的文化與教育意涵,就深刻許多。日本全年的國定假日中,春分日、秋分日是兩大節氣;綠之日、海之日、山之日這三個假日,讓國民禮敬並親近自然;勤勞感謝日,表徵米食民族對五穀豐收的重視與感謝;這些國定假日,讓國民從小對節氣文化有感、對大自然有禮敬之心。相形之下,該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也能通過生活,領受「二十四節氣」這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,感知自然的奧妙、體會祖先的智慧,進而順應自然,經營美好生活呢?家珍想出一個巧妙的方式,設計了兩個可愛的角色——虎大歪、狗小圓,讓他倆一搭一唱,輕鬆逗趣的把節氣的知識與文化一一說明白。

市面上談節氣的書很多,其中不乏寫給兒童的,但多以一般敘事方式傳遞相關知識訊息,或許內容詳實,卻不容易「有趣」。能以有趣易懂的方式傳遞知識性內容,才是知識性童書的理想境界。這次,家珍採用「動物二人組」說學逗唱的書寫方式,對口說故事的同時也傳遞知識,讓兒童讀者輕鬆閱讀、不知不覺就讀進知識,了解「節氣」是怎麼一回事,也能知道氣候、物產、飲食、習俗之間域的不凡功力。

一旦對節氣有了認識,我們很容易發現生活裡處處有節氣。文學裡有節氣,例如擁有許多鐵粉讀者的兒童文學經典《柳林中的風聲》,一開頭寫鼴鼠大清早做春季大掃除,忙得不可開交,就在這時候,春悄悄的來了,鑽進他深而黑暗的地洞小屋,包圍了他。這一件奇妙的小事情,使鼴鼠把刷子往地上一扔,刨開地道,見到久違的和煦陽光,快樂的在溫暖的草地上打滾……這個廣受全世界大小讀者喜愛的故事就此展開,打動千萬讀者的心靈。作者只說「春悄悄來了」,但我們認識二十四節氣之後就可推估,那是立春(春季開始)到驚蟄(冬眠的動物醒了)之間的事。諸葛亮有本事「借東風」,是因為他熟諳節氣,算準氣候,才能「借」來東風,火燒曹營連環船。《紅樓夢》裡賈府各種聚會活動都與傳統時令密不可分,例如第二十七回寫芒種這一天,女孩們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,到大觀園裡舉行送花神活動,園裡每一株樹、每一枝花上都繫上繡帶,花枝招展;我們彷彿可以看到滿園繽紛,聽到笑語盈盈。藝術裡也有節氣,例如米勒(法國畫家)的名畫《拾穗》,三位農婦在金色秋陽下,曲背彎腰撿拾收割後散落田間的麥穗,時序約莫是秋分前後吧。我們每天的餐桌上也有節氣,當令的蔬果,就是節氣的產物……

這些例子說明生活裡處處有節氣,而且節氣是有顏色、有聲音、有味道的;節氣並不因我們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而變得無用,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,都與自然同律動。出版這本書, 就是希望幫助小讀者更理解大自然的律動法則,將相關的常識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,過好每一天。

簡體版於2021年11月出版,套裝全4冊:春草如有情、首夏猶清和,樹樹皆秋色、清冬見遠山
《清冬見遠山》入選2021年百班千人寒假書目

inserted by FC2 system